学术头条:能感觉到疼痛的机器人,我国建成千吨(2)
出门逛街先看血型!O型血感染新冠肺炎风险最低 A型血要小心
发表在《血液进展》杂志上的2项研究表明,O型血的人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较低,如果真的患病,严重程度也不高。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研究人员将丹麦47.3万多名新冠肺炎患者的检测数据与220多万普通人的数据进行了对照,发现在新冠病毒检测阳性患者中,O型血的人比例较少,而A型、B型和AB型的人更多。
中医药界抗新冠“新星”!钟南山院士:复方板蓝根对新冠病毒有效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透露,复方板蓝根颗粒和口炎清颗粒等显示出体外抑制药效。新冠发生以来,研究团队十分重视南药的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结合临床实践的有益经验,与广药集团合作对旗下10个企业的16个已上市中成药系统开展了抗新型冠状病毒的体外药效筛选,发现了复方板蓝根颗粒、口炎清颗粒等广东家喻户晓的名优中成药显示不同程度的体外抑制药效。
浙江嘉兴公布新冠疫苗价格:200元/支,2剂次共400元
10月15日下午,浙江嘉兴市疾控中心在其官方微信发布《新冠疫苗接种的有关说明》,新冠疫苗接种2剂次,间隔14-28天,疫苗价格为200元/支,2剂次共400元。疫苗接种的年龄范围是18-59岁易感人群。针对哪些人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嘉兴疾控表示疫苗紧急接种对象分为重点保障对象、重点推荐对象和一般对象。

南洋理工大学成功制造出能感觉到“疼痛”的机器人
近日,南洋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们成功制造出了能感觉到疼痛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全身上下布满传感器,而每个传感器中又集成了AI系统。若用尖锐的物品戳,或刮擦其表面,AI便能自动处理传感器录入的信号,判断损伤的大小,从而逃离危险,修补损伤,最终适应未知的环境。离子凝胶会自动“缝合”细微的损伤,这样便大大降低了机器人的维护成本。
香港科大设计出世界首个3D人工眼球,比人眼看得更清更远
2020年10月16日获悉,香港科技大学(HKUST)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团队开发出了一款3D人工眼,这款”电化学仿生眼“用纳米线和外部电子电路在曲面上实现了高密度传感器,首次复制了人眼的曲面结构。这款电化学眼最主要的突破,是创造了一个3D立体人造视网膜。这款人造视网膜上装有大量纳米线感光器,用来模拟人类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
“液态阳光”变现实 我国建成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
10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导研发的“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在兰州新区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集成创新了液态太阳燃料合成全流程工艺装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
江西发现RH血型的一种D等位基因型
江西省儿童医院发布消息称,该院近日发现了RH血型系统的一种新型D等位基因型,并已通过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专家审核,刷新了全球血型数据库。早在9月,江西省儿童医院输血科在一名2岁患儿及其家属血液红细胞上发现了人类RH血型系统的一种新型D等位基因型。经调查,上述患儿及其父亲、叔叔、奶奶都拥有这种RhD变异等位基因,表现出家族遗传性。在常规血清学检查中,该患儿RhD血型检测结果呈现弱阳性(1+),远弱于普通的RhD血型阳性结果(4+),易误检为RhD阴性。对患儿RhD基因进行测序,结果显示1号外显子核酸序列中存在一个新的(95C>A)点突变,此前全球未见报道。
国内首个区块链开源工作组成立 百度首批加入并捐赠超级链内核
10月15日,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举行的“"有你有我开源节" 开源技术研讨会暨深圳国际开源谷成立揭牌仪式”活动拉开帷幕。在论坛首日,主题为“开源开放 链接未来”的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区块链工作组成立大会举办,宣布成立国内首个区块链开源工作组。该工作组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指导,百度发起,与浪潮、招商银行等知名企业共同成立,将进行区块链相关事务的专项管理。
青海省12个国家级气象站被认定为第二批中国百年气象站
中国气象局近日发文公布第二批百年气象站名录,青海省德令哈、沱沱河等12个国家级气象站被列入中国百年气象站(五十年站认定)名录。加上被首批认定的13个中国百年气象站,青海省共有25个气象站被认定为中国百年气象站。中国百年气象站是指能够长期连续开展观测的气象站,分百年站、七十五年站和五十年站认定三类,需要在建站时间、观测数据完整性、区域代表性等方面满足相应的认定条件。
文章来源:《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网址: http://www.zgttyxzzzz.cn/zonghexinwen/2021/0917/392.html